今年9月1日,国家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。目前,河北省棉花采摘已过半,国储棉收购也开始了近40天,新的收购标准会给棉农和棉花加工企业带来多大影响呢?
新棉开秤高开高走,棉农增收心理预期加大
深秋时节,记者驱车沿青银高速至邢德线驶入南宫界,一望无际的棉海尽收眼底。棉花下部的伏桃已经基本摘空,只剩上部的秋桃了。
“棉花收购新国标提高了对等级颜色的要求,而我省今年棉花品级颜色普遍比往年好,按理说能够卖个好价钱。”省农业厅主管棉花生产的负责人宋文介绍,今年我省植棉面积比去年的56.4万吨减少11.3万吨,但由于今年棉花病虫害轻,新品种、新技术应用面积大,播种覆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,同时,今年中后期未遇低温阴雨天气,烂桃少,棉花品级好于往年。宋文告诉记者,今年新棉收购以来,开秤价大部分在4.2元/斤,好的可达4.3元/斤,远远高于去年的3.9元/斤,棉农对增收的预期增大。
“俺种了18亩棉花,预计亩产籽棉450斤左右,产量比去年少二三十斤,但是听说今年棉花价格一开秤就是4.2元/斤,比去年涨了好几毛。另外,往年种棉要浇上两三水,今年雨水好,一水也没浇,省了浇地费,可以说今年种棉成本降了不少。总的算下来,应该比去年多赚点儿。”正忙着摘棉的南宫市苏村镇小马村村民高登顺说。
和高登顺一样,南宫市王道寨乡西赵村李金璋也有同感,“棉花少收了一点,但价格提高了,应该能增收。”
混杂采摘习惯难改,颜色成了增收“绊脚石”
可是,当李金璋按照往年的习惯摘棉卖棉时,问题出现了。
“听说国家从9月1日开始实施按棉花颜色定级的标准,可俺每年拾的棉花都垛在一块,不分好坏,不管按照什么标准收购,只要价格觉得合适就卖。今年刚开始摘棉,俺也是混着放,没有按颜色分开,卖棉时收购企业只给4.15元/斤。”
“收购标准变了,我们就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,以后的棉花都应该分着放,颜色差不多的放到一起,只有这样细化,新标准才能给咱老百姓带来更多收入。”高登顺感叹。
贾德彩是南宫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,他说新棉花标准使用仪器化检验的指标多了,人为因素少了,棉花检验的确定性更强,检验结果更为客观,对于棉农来说,长远看是利好。
“今年,南宫市种植棉花53万亩,估计每亩能产82公斤皮棉,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,棉花品质却比去年要好。按照新标准,全市大多数棉花属于淡点污棉二级。”贾德彩介绍,目前,由于棉花分散种植和棉农混杂采摘的习惯,再加上流通环节存在一些问题,混等混级问题突出,新标准真正和农民对接还需要时间。
省农业厅负责棉花生产的工作人员表示,面对新标准,许多农民还不知怎样应对,相关部门应对农民进行棉花品种、采摘等环节的培训,让农民真正从新标执行中得到好处。企业收储进度缓慢,有价无市影响农民增收
虽说正值棉花收购时节,但与往年相比,南宫市民安泰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门前却显得格外冷清。
“新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棉花收购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。我们的新棉收购基本处于停滞状态。”合作社主管收购的经理王玉安介绍,一方面,由于今年新棉上市高开高走,导致棉农惜售严重。另一方面,随着新标准的实施,国储棉检验标准更细、更严格。“我们担心所收棉花达不到国储收购标准,或者由于等级差价,出现严重亏损。就利润来说,目前我们企业开秤收购价格为每斤4.15元,每斤要赔上1毛2。”王玉安无奈地说。
“按照新标准,我们收购的棉花可能会出现降级,这意味着棉花价格会有所下降,如果加工技术不过关的话,则有可能造成降类,收益会大幅下降。这促使我们在收购时标准更严格,品质太差的就不敢收了。”南宫棉业有限公司经理马步峰表示。他还告诉记者:“目前,我们对新棉收购标准了解还不够多,对标准执行把握不好,正在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新棉花标准的知识培训,以便尽快熟练掌握新标准检验办法。”
采访中,许多棉花收购企业反映,往年收棉,只要棉花入库(中储棉指定的代储库),棉花收购企业就可以拿到80%的棉花收购款,但今年规定,棉花入库不拨款,只有等到二次检验有了结果,纺织企业出具了增值税发票后才拨付收棉款,这就大大迟滞了棉花收购企业的周转资金,周转资金短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延缓新棉收购进度,进而造成新棉收购有价无市,影响了棉农增收。
转载自“中华纺织网”